「小姐姐」这个词语为什么会流行?女人
我改正一下,答主的锅。
中国首次在性意味上,男性对女性的示弱表现是"屌丝"和"女神"。没考虑周全就妄下定言,是答主的锅。
以下为原答案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这个称呼来源于lovelive,具体的来源不赘述了,其他的答案说的很清楚了。
但是有两个地方是很需要值得注意的:
第一、小姐姐这个词是中国首次在性意味上,男性对女性的示弱表现。传统的男女关系之中,男性更多的是以一种强者姿态而出现的,而并非是弱于女性。小姐姐这一称呼却是显得男性稍微弱于女性的存在的。在传统物化女性的模型尚未改变的假设下(事实上他的确也未改变),中国的婚恋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,买方市场开始向着卖方市场倾斜了。这样持续下去,会不会演变成日本今日的婚恋市场模型(草食男肉食女),并导致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,不可得知。
说人话就是:姑娘们(商品)太贵,男人(消费者)买不起了。但姑娘们始终是刚需,男人只能一部分自我阉割放弃购买(比如某戒色吧),或通过讨价还价的形式削减开支。自嘲自己是屌丝,讨好称女孩儿为小姐姐,本质上都是第二种议价的体现。
第二、小姐姐这个词的出现,意味着青春期少年性意识的集体性觉醒。在经济形势下行,应试教育越来越繁重的当下,激烈的竞争从社会移向校园。年轻的少年越来越渴望异性之爱,即通过他人证明自身存在之价值。但碍于传统教育的观点影响,未成年人是无权谈论性与爱的。两个未成年人当然是不行的,但有一个稍长一些的小姐姐作为依靠和引导,那么就会稍微增加这场恋爱的合法性。小姐姐这个词表面上利用亲情为切入口,实质上表达了未成年人的性意识觉醒,以及合法恋爱的诉求。
最后,说答主想多了的,回去重翻高中政治书:看什么叫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。当社会不存在这种实际流行的现象时,其对应的词语也必然不会成大规模的流行。
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阵子QQ群疯传的修仙(熬夜)梗。倘若不是大批的年轻人真的熬夜不睡觉(社会存在),那么相应的表情包(社会意识)就绝对不会流行起来的。试想大家都早睡早起,谁会传这种东西呢?
另外搞事,稳这两个词儿没什么新意,也就是"装"文化的一个变种而已。开车也只是求种的一个变种说法。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名词。
真正有些可怕的梗是"沉迷男色不能自拔""坐看大佬女装"和"当然是原谅她啊"这一种。婚恋市场畸形错乱,女性进一步物化导致价格虚高,反之男性购买力低下的状况可见一斑了。
标签: